第465节
  “是啊,叶老师大晚上打电话肯定有事情。”
  “他是不是看到星光榜的排名了?”
  “不会是兴师问罪的吧?”
  “你急糊涂了吧?叶老师问什么罪啊?《鲁迅先生传》也是人家写的好不?”
  “哦哦,也是,反正叶老师肯定是拿金奖的。”
  “嘘。”
  刘颖教授比划了一下,然后就接通了电话。
  “叶老师?”
  “嗯,刘教授,休息了么?没打扰您睡觉吧?”
  因为有孙主任这层关系在,叶落对刘颖的态度一直很客气。
  “没没没,这会儿我还在单位呢。”
  “还在单位?最近事情很多?”叶落明显愣了一下。
  “这不是星光奖嘛,手头事不少。”
  “哦,那你们那边忙的开么?”叶落虽然不怎么上微博,但关于古文协会和星光奖的事,他也多少知道一些。
  说实话,古文协会和新文协会拿着他的书互相竞争,他并不反感,反正最终赢的肯定是叶落。但是有一说一,古文协会这次确实让叶落感觉他们飘了。
  当然,这和叶落没关系。
  古文协会在怎么膨胀,也不可能在他面前膨胀。
  叶落现在也不怎么关心他们和现代文学那边的争端,只要不影响他发书,其他的都是小事。
  “忙的开,你这大晚上的打电话来,是有什么事儿?”刘颖教授问道。
  “嗯。”叶落说道:“《诗仙传》我已经写好了,想和你们商量一下新书发布会的事情。”
  “啊?”
  听到这个消息,刘颖教授顿时一愣,其他人也都听见了,反应都差不多。
  《大唐诗仙传》写好了?
  这两天一直忙星光奖的事情,让他们把叶落的这本新书都忘了。
  刘颖教授很快回过神来,“叶老师,你想哪天开发布会?”
  “最近吧,越快越好。”叶落说道:“这本书比较重要,发布会能多盛大就多盛大,一定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。”
  叶落之前发书,从来没有提过什么要求。
  更别说对新书发布会有什么要求了,往常他都恨不得自己不出席。
  像今天这样,还是头一次。
  众人也都也听出不一样的味儿来了,叶老师似乎对这本书格外的重视。
  而刘颖教授更是听出了更深层的意思,“你是想这两天就发?”
  “嗯。”
  刘颖忽然有个大胆的想法,“叶老师,你不会是想让新书参加星光奖的争夺吧?”
  “是这么想的。”叶落问道,“怎么了?有什么问题吗?”
  “叶老师,这问题可大了啊!”刘颖教授面露苦色,连忙给他解释道,“你想想啊,你一本新书刚发布,销量影响力什么的怎么和老书比呀?上去打榜,那不就是当炮灰的吗?这对你来说,并不是什么好事啊。”
  “炮灰就炮灰吧,反正榜上不都是我的书么?”叶落毫不在意,“输给我自己,应该也没那么丢人吧?”叶落说的相当轻松,而且,他并不觉得李白会是炮灰。
  电话这边的刘颖等人,都是被噎了一下。
  刚才还真没想到这茬。
  “行吧,既然你这么想的,那我们这边尽快安排一下。”刘勇教授也没在说什么,又道:“对了,叶老师,你新书稿子呢?什么时候发过来?”
  发布一本新书,并不是那么简单的。最起码,得有书吧?古文协会也得安排印刷厂那边提前印刷。
  “一会给你发。”
  “行。”
  俩人挂了电话。
  很快,叶落就把稿子发了过来。
  会议室里,直接就议论开了。
  “叶老师想让新书也争榜?”
  “哪儿有新书直接争奖的啊?这根本没有希望啊。”
  “要是争下一届的星光奖还差不多。”
  “不是,争奖倒是没啥。就和叶老师说的似的,今年的星光奖和往年不太一样,榜上都是他的作品,他这新书得不得奖又能怎么样?关键是,我看叶老师是想用星光奖给他的新书做宣传吧?他这是对自己这本新书充满了信心啊!”
  用新书打榜争奖的,他们不是没见过。但无一例外,没有一本能够获奖的。
  因为,新书刚刚发售,能有多少销量?又能有多大的影响力?
  写的再好的书,也得有一个发酵的过程吧?
  所以,刘颖教授他们都觉得,叶落是想利用这次特殊的机会,来给自己这本新书宣传造势。
  而这也让大家伙更加的好奇了,叶落这本《诗仙传》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?
  竟然让他这么有信心?
  要知道,诗仙这个名号可不是随便用的啊。
  稍有不慎,就会贻笑大方。
  况且,现在叶落正是备受关注的时候。
  星光榜上一溜的他的作品这时候搞出事来,影响可比平时要大的太多了。
  不仅会影响到叶落本人的声誉闹不好都会把文曲星奖给拉下水。
  真发展到这个地步,可就很难收场了。
  “主席,要不咱们先看看叶老师这本新书?”
  “我看行!”
  “是啊,主席。”
  见大家都这么好奇,李文正叹了口气,也没再说什么。
  第339章 教叶落写书?
  叶落只给刘颖教授的邮箱发了一份电子版稿件,刘颖教授又把稿件给大家分享了一下,众人便开始低头看了起来。
  这本《大唐诗仙转》倾注了叶落很多心血,写的非常细致,总共将近四百万字,可谓是叶落这么多书中最详细的一本了。
  也正是因为如此,所以诗词的篇幅占比反而显得比较小。
  开篇将近二十万字的内容,基本都在介绍李白从小的生活环境和他从小接受的教育等等。这个时期,他也并没有创作出多少诗词文章。
  在写《大唐诗豪传》等其他作品的时候,叶落切入的时间点都是比较靠后的,至少都是及冠成年之后。但在李白这里,叶落则是在他童年时期便用了大量笔墨。在叶落看来,这些生活描写,虽然与诗词创作并没有直接关系,但是却深深地影响了日后李白的性格与思想。
  想要读者们能更深层次的去理解李白,那这些东西是不得不写的。
  “叶老师这写的是什么啊?”看了半个多小时,好些人就开始懵圈了。
  “是啊,怎么一直在写李白小时候的事?”
  “不是,诗词呢?我怎么一首也没见到?”
  “我也没看到,我往后翻了好多了,也没看见啊。”
  叶唐系列的书他们已经看了四本了,都知道叶落喜欢各种铺垫,喜欢描写当时朝代的一些生活日常的细节。
  但是,这次的铺垫是不是有点太多了?
  这都看了多少字了?愣是一首诗没写呢!
  “叶老师这目录上也不写个诗词的名字,这让咱们怎么看啊?”有人忍不住抱怨道。
  旁边的刘颖教授皱眉道:“叶老师就这风格,他不喜欢在目录上暴露这些信息。忍忍吧,我觉得应该也快了。”
  “刘教授,你看到李白几岁了?”
  “十岁了。”
  “呵,那你慢慢看吧,我刚才往后翻了好几十页,李白都十二了还在老家学习呢。”
  “还是一首诗没有?”
  “是啊。”
  “……”
  众人又看了半个多小时,在这个关键的时期,很多人都实在是没有耐心细细的品读叶落写的这些“背景铺垫”,都是快速的往后翻着。当然,因为是电子文档,他们又不敢翻得太快,生怕漏了什么作品。
  终于,在李白十五岁的时候,他们看见了李白写下的第一首诗。
  《月初》。
  玉蟾离海上,白露湿花时。
  云畔风生爪,沙头水浸眉。
  乐哉弦管客,愁杀战征儿。
  因绝西园赏,临风一咏诗。
  这首五言律诗写的非常简单,但却颇具意境,完全想象不到是出自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之手。
  但是,大家对诗仙李白的期望实在是太高了,在读到这首诗之后,心里竟然莫名其妙浮现出了一丝失落感。
  这就是诗仙李白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