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章
  叶佩点头,心道果然,立即多说一句:“只是碰上了,张叔可别跟别人说我能讲价,不然回头人家让我带东西,我报实在价格,都以为我多报了呢。”
  张叔哈哈大笑,连连点头:“行行行,我不说,就说是你运气好,碰上了人家低卖的时候。”
  东西都买完了,张叔便骑上了自行车往村里的方向回去。
  叶佩目送张叔离开后,自己也起身,去推车棚里的自行车,往附近的菜市场过去。
  刚才回张叔的理由是她编的,但仔细想想,也不是完全没可能碰到赶着清仓回家的情况,特别是一些农家的东西,都是附近村里的人拉出来卖的,手上东西要是不多,降些价也正常。
  果然,这次再去菜市场,她真的在热热闹闹的菜市场里找到了正在降价清仓的东西,甚至其中不少东西的价格前些天还要便宜。
  “就剩这些了,包圆了给三块钱就成,肯定都是新鲜的,早上才捞。”
  叶佩听着摊主与人说话,看着水桶里半死不活的河虾,直接掏了钱出来:“我都要了。”
  “这样子看着可不是很新鲜。”边上站着的客人依然忍不住多说一句。
  “卖完了,没了没了,”摊主刷一下站了起来,给叶佩装袋,大概是被边上的客人闹烦了,也忍不住多说,“你瞧瞧你,看中好东西就要掏钱,过了我这里,你可买不到这么新鲜的河虾了。”
  “谁稀罕。”客人撇嘴,转身离开,走了两步又下意识回头,看着被装袋的河虾,目光中露了几分可惜。
  摊主见这一幕倒是高兴,跟叶佩吐槽:“你说说这人,屁事多,偏说我这的河虾不新鲜,跟我叽叽歪歪说了好久,我这一桶子活蹦乱跳的河虾都被等蔫了。”
  叶佩失笑,看着半死不活的河虾开口:“我觉得你这河虾挺新鲜的。”
  毕竟交易系统上都写着“鲜活”两个字。
  “小姑娘眼光真不错,你以后还想吃河虾,就来这里看看,我们隔几天来一回,一直都在这个位置摆摊,”摊主立即笑着说道,装好袋之后,轻松松了口气,“得,卖完回家。”
  叶佩付了钱,恭喜一句,拎着河虾往别处走去。
  一趟走下来,她以比较低的价格买到了不少新鲜的食材,河虾、草鱼、螺丝,顺便还免费得了一小袋子小螃蟹。
  小螃蟹没多少肉,胜在嫩,油炸之后一口一个嘎嘣脆。
  想着油炸,她又去买了大豆油和酱油,以及别的一些调味料。
  老太太还是习惯了节约,家里并不常用各种调味料,这会儿要过年,叶佩还是希望年前年后这几天能吃好点。
  她习惯了后世调味料丰富的时候,这会儿的菜调味料稍微少点,她总觉得少了一些滋味。
  东西都买完,她便骑着自行车回去。
  到了村头,碰到村里人热情招呼:“阿佩,又去县城里买了这么多东西啊?”
  “阿佩你爸妈不是去城里过年了吗?这么多东西吃的完吗?”
  “不都是过年吃的,”叶佩停下车,“年后我要去读书,要多买一些肉在家里,不然奶奶肯定舍不得花钱去买。”
  “让你爸妈去买啊。”
  叶佩苦笑:“这回他们出去过年,就给奶奶留了十块钱。”
  “哦——那两口子也真是,自家吃好喝好,把老太太留在家里,就只给十块钱啊?这年头十块钱能做什么?”
  “可不是,我们家过年,省着点省着点吧,都花了两三百。”
  “还是阿佩替你奶奶想,你以后上了大学,可不能忘记你奶奶。”
  “肯定不会忘的。”叶佩立即点头。
  聊了一会儿,她正要骑车离开,就听到了又有人说话:“阿佩你奶奶在小卖部呢,你小姑打电话过来了。”
  叶佩愣了愣,随即想起来叶奶奶有三个孩子。
  对方口中的小姑应该是原身亲妈的妹妹,也就是她的小姨。
  她调转自行车,往小卖部过去,还没到门口,就看到了从小卖部出来的老太太。
  “奶奶。”
  “哎,你怎么又买这么多东西?”
  “人家赶着回家过年,都便宜卖的,”叶佩说道,看着老太太的脸色,“小姑今年要回来吗?”
  在她的记忆里,小姑好像有三四年没有出现了。
  果然这回老太太又摇了摇头:“不回来,说是过年生意好,厂里加班,能多赚点工资,你两个妹妹到了明年,一个要上小学,一个要上幼儿园,都得花不少钱。”
  八十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生育,小姑跟小姑父是农村户口,第一胎生了女儿之后,还能生第二个,便有了两个女儿。
  “我记得他们在省城?”叶佩推着自行车走。
  “是省城,一家四口都在一起,”老太太拎了一些东西在手里,“不过你小姑说她寄了一些东西回来,这两天邮局也忙,可能得等到年后才能寄到。”
  叶佩翻出脑海中的记忆,得知有小姑的存在后,她对老太太之前做的一些事也有了想法。
  “奶奶,不然我年后去一趟省城吧,”叶佩说道,“带些笋干和干菜过去。”
  “你自己去?”老太太皱眉,“不行,这多不安全。”
  “哎呦,奶奶,我又不是小孩了,而且明年我考大学呢,到时候不还是得一个人出门,与其到时候手忙脚乱的,不如现在去碰碰看,”叶佩说道,她也想去看看这时候的省城长什么样,“我年后过去,人不会太多,正好今年买的菜多,到时候奶奶多做一些,我都拎过去给小姑吃,小姑应该好些年没吃过奶奶做的菜了。”